剧照

巴比龙1973 剧照 NO.1巴比龙1973 剧照 NO.2巴比龙1973 剧照 NO.3巴比龙1973 剧照 NO.4巴比龙1973 剧照 NO.5巴比龙1973 剧照 NO.6巴比龙1973 剧照 NO.13巴比龙1973 剧照 NO.14巴比龙1973 剧照 NO.15巴比龙1973 剧照 NO.16巴比龙1973 剧照 NO.17巴比龙1973 剧照 NO.18巴比龙1973 剧照 NO.19巴比龙1973 剧照 NO.20
更新时间:2025-03-13 17:51

详细剧情

  绰号巴比龙的亨利·查理尔(史蒂夫·麦奎因 Steve McQueen饰)正要被流放到圭亚那一个名为“魔鬼岛”的苦役营终身服刑。查理尔因被控杀害一名皮条客而被捕入狱,可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冤枉的。在押运船上,身强力壮的查理尔保护了一个带着眼镜狡猾的知识分子路易斯·德加(达斯汀·霍夫曼 Dustin Hoffman饰)。为了洗刷自己的罪名,查理尔从他踏上“魔鬼岛”的第一天起,就开始在德加的帮助下策划越狱逃跑。然而“魔鬼岛”地处荒蛮之地,四面环水,并且到处流行着可怕的疾病。查理尔一次又一次地逃狱,又一次再一次地被捉回。十多年来,他仍孤注一掷地抱着一袋椰壳跳下大海逃生。  美国经典越狱冒险剧情片《巴比龙》,根据法国囚犯亨利·查理尔于1969年发表的同名畅销书籍《巴比龙》改编而成。巴比龙是亨利·查理尔的绰号,绰号得名于他胸前蝴蝶形的纹身。本片荣获1974年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剧情类最佳原创配乐提名,并获得1974年第31届金球奖电影类-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提名。

 长篇影评

 1 ) 结尾升华了, 但略微有些不太自然

看标签, 犯罪, 看简介, 越狱, 咋一看, 很合我的胃口, 虽然时长足有2h30min, 想着看部电影放松一下, 欣然点开.

看一半开始感觉到不对劲了, 貌似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(可能我想看的是那种理想型/高智商型的犯罪/越狱片, 而这部影片更偏向于现实型的传记型)

但是转念一想, 都看到一半了, 现在不看好像亏了, 反正"来都来了", 索性看完.

前面的铺垫也挺有意思, 明确告诉主角和观众越狱这事儿事不过三, 第三次就要被噶.

第一次属于被卖了, 很快就被抓了. 然后就开始酝酿第二次, 第二次则相对顺利很多, 但一看进度条, 这事儿多少有点不对.

果然, 后面还是又被抓回去了. 这段剧情花了挺大篇幅的, 以至于我看看停停差不多都要放弃跟随主角的想法了: md, 2h30min最终还是没能逃出去.

说实话看到那里的时候还挺沮丧的, 一个无辜的人, 做了那么多努力, 结果还是激不起什么波澜. 看到主角满头白发从监狱出来的时候, 我的情绪也一样特别低落. (可以说是差不多)穷尽一生, 最终也没能实现心中所想, 改变一些什么. 更多的是感觉到不值: 所有的这一切, 又有什么意义呢?

最后的十来二十分钟, 说实话转折发生的挺突然的. 岛上的环境发生了变化, 看管的规则也发生了变化.

然后就是让我感觉到类似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面说的: 体制化(Institutional) 曾经一起越狱的好兄弟/伙伴, 一个挂了, 一个已经适应并融入了环境, 拥有了自己的一点小"生活". 再看看这俩货加一块估计都一百岁了, 空有雄心壮志, 越狱感觉已经越来越不可能实现了.

结果这货还真逃出去了!! 我当时还以为这俩兄弟一个沉沦于"新生活"中, 一个迷失于"成功幻想"或"形式主义"里, 毕竟年事已高, 加上海里的大鲨鱼啥的..

本来以为的是1/4开篇铺垫+1/2逃狱过程+1/4复仇反击, 结果最后自由的时候只用了几句台词就带过了, 而且自由之后只享受了几年自由人生. 感觉有点值又有点不值, 值是因为生命诚可贵, 自由价更高; 不值是因为实现心中理想的时刻已经是烈士暮年, 壮心不已.

我没有看过真人真事相关的内容, 如果有看, 那么可能我不会选择看这部电影. 如果按我个人想法来打分, 我给3星.

 2 ) 用钱是逃不出去的

2016.12.09
用钱是逃不出去的——这是一个用钱逃亡数次后得出的结论,最终因为修女对珍珠的贪婪而被抓。
法国某个殖民岛的监狱,一个杀人犯和一个证卷伪造犯,互相帮助逃离小岛,第一次失败禁闭2年,第二次失败禁闭5年。
结局有点模糊,到底有没有成功登到逃走,还是死在了海上。
片子看起来相当长,正如网友所说,冗长到的可以称为一部电影史诗。

yours is the most terrible crime a human being can commit. 你犯下了人类所能犯下的最严重的罪。
i accuse you ... 我控诉你
of a wasted life. 浪费生命
Guilty。有罪
the penalty for that is death 刑罚就是死刑
Guilty
Guilty
Guilty

 3 ) 像蝴蝶一样飞舞吧

巴比龙注定要像胸口的蝴蝶一样破茧重生,追逐自由,无论生死。

影片足足有150分钟,浓缩的是巴比龙三次越狱以及当中漫长的监禁酷刑。他本无罪,可时代的黑暗注定会有无数冤魂被打入人间炼狱。在这里他故意偶遇了一个略显精明的知识分子德加(可能是眼镜的缘故),因为只有他才能帮助越狱。可他们面对的是越狱中的五星难度——逃离魔鬼岛,这里四面环水,孤立无援,还有暗流汹涌,守卫森严,卫生条件差导致很多疾病频发。但巴比龙每次只想要一艘船,驶向自由的Boat!

在一次次逃脱,一次次被捕过程中,巴比龙为了朋友不惧强权,不计后果,勇于斗争。他可以在暗无天日的黑暗中,通过吃昆虫苟延残喘;他可以在面对未知恐怖疾病面前,勇敢争取求生的稻草;他还可以在面对欲望诱惑的时候,拒绝出卖朋友。

巴比龙的真诚、热心、隐忍、善良无不感染了周围人,这也为他换取了很多宝贵的信任与赞赏。

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那些道貌岸然、表里不一、虚情假意的“良好市民”:商贩、医生、狱卒、修女……真正应该进监狱的难道不是他们嘛?!

刑期内的巴比龙还是无法成功逃狱,最终在满头白发后被流放到孤岛上,再次遇到了德加。再见面时他已然没有了当初的自信,相信自己的妻子和律师会拯救自己于囹圄,只是一个想用纷繁农活麻木自己大脑的老头。但巴比龙内心对自由的渴望无法接受这一切命运的安排,他可能是有罪,而且犯的是全人类最恶劣的罪——浪费生命!

于是,他鼓起勇气再次思索离开这个孤岛的办法:一大包椰子壳。

你会死的。

或许。

是生是死就交给上帝决定吧,我只想拥抱自由的阳光。

最终,巴比龙纵身一跃。

这一刻,我看到他飞起来了。

 4 ) 巴比龙,自由是一种精神

看完这部影片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“人是生而自由的,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”。
巴比龙从一开始就筹划着越狱的计划,然而他的越狱一次又一次的失败,被单人囚禁无数年,几乎面临着生命的垂危。他的每一次越狱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和精密安排,然而正是这种用生命在冒险的举动,最直白而简单的阐述着追求自由的精神。
对于巴比龙来说,也许他并不在乎追求的结果,是生是死并不那么重要,他要的只是一个过程,要的只是一个解放自己内心枷锁的一把钥匙。当他白发苍苍和他的老友在恶魔岛生活的时候,他的老友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小木屋,习惯了每天养猪种菜的日子,相比于之前的囚禁生活,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自由。可是这样的一座孤岛却没有留住他飞翔着的灵魂,他站在峭壁上,把椰子袋丢在大海里纵身一跳,那一刻,世界都仿佛在定格,你能感觉到他的灵魂终于得到了真正的释放。最后一个场景,他漂荡在海中说的一句独白“嘿,你这混蛋,我还在这!”也成为了这部影片的经典。
每个人都有一颗渴望自由的心,然而当年岁越来越大,现实越来越残酷,人们最后选择的常常是趋于现状。老一辈总是会告诫你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,而有时你也不得不选择屈服。渐渐的,成为了金钱的奴隶,感情的玩物。这是一种人性的悲哀。当你找回年少叛逆的冲动,追求自己心中想要的那份自由之时,也许才能体会这个过程的意义。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,做自己最重要!

 5 ) 真正的越狱,不玩智商,玩命

认命不好吗?

认命就可以舒舒服服,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种种菜,养养猪,还可以看看书,喝喝红酒。

为什么不呢?

一个叫亨利·查理尔的男人偏偏说不。

20世纪30年代,亨利·查理尔被指控盗窃和谋杀,被判终身监禁。

他觉得自己是被冤枉的,所以决定越狱,用自己的方式夺回自由。

足足9年的监狱生涯,他足足尝试了8次越狱。

其中一次本来是成功的,他逃到了哥伦比亚的森林里,在一个原始村庄定居,还结了婚……

但地域文化差异还是让他觉得不自在,于是就决定出去,一出去就被抓回了噩梦般的法属圭亚那监狱

一次又一次,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逃跑,让他有了“地表最强逃犯”的称号。

1969年,他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写成了自传体小说,很快就成了一本畅销书,引起轰动。

次年,法国终于宣布他是无罪的。近40年的冤屈终于洗刷。

又过3年,根据他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《巴比龙》上映。

多年后,他的经历和电影,都成为了一种传奇。

电影用影像呈现了亨利·查理尔9年牢狱生活的恶劣艰苦。

最早的越狱电影起源于50年代末,到那时候二战结束,社会复苏,就算是监狱,生活条件也是改进了不少。

所以故事背景放在30年代的《巴比龙》,要比多数的越狱片要艰难。

也区别于一般的越狱片,现实素材给予了《巴比龙》强大的真实感。

如果事先看过许多越狱题材,一开始十有八九会以为,男主角巴比没有急于行动,是因为他要观察圭亚那监狱监狱的弱点。

就像《金蝉脱壳》里说的越狱三要素。

熟悉布局;

摸清规律;

内外援手。

在进入监狱之前,他就找好了援手。

因造假币被捕的路易斯·德加,找不到历史上是否有原型,反正就是一个很有钱的人,很多囚犯也知道这件事,又听说他把钱藏在肚子里,所以难免会有人想要谋财害命。

体型较为健壮的巴比以保护德加为条件,希望德加能为他的越狱提供帮助。两人建立合作关系,看起来是不是像极了《金蝉脱壳》里的史泰龙和施瓦辛格。

饰演巴比和德加的演员组合,可不比史泰龙和施瓦辛格逊色。

史蒂夫·麦奎因,六七十年代的好莱坞顶级硬汉巨星,早在《巴比龙》的10年之前,他就演过另一部越狱片《大逃亡》。18年后的翻拍版本《胜利大逃亡》,史泰龙成为了主演之一。

扮演巴比时,史蒂夫·麦奎因展现的更多是精神上的硬朗。为了超越他,2017年的翻拍版本,查理·汉纳姆借用了贝尔的暴瘦技能,以演绎出巴比两年关禁闭兼惨遭伙食减半的经历。

达斯汀·霍夫曼,当之无愧的演技之神。

《雨人》演精神障碍患者;

《克莱默夫妇》演结了婚的普通白领;

《毕业生》演刚大学毕业的社会青年;

基本是演什么像什么,两届奥斯卡影帝便是他的实力认证。

他饰演的德加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斯文人,说话的方式,神情动作都被赋予了强烈的个人特色。

这么说吧,在达斯汀·霍夫曼的其他所有作品中,几乎找不到任何德加的影子。

德加和巴比一文一武,他们的组合有别于史泰龙和施瓦辛格。

越狱的方式也截然不同。

巴比没有急于行动,是因为他根本没机会。他也不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,只需要有德加这个移动钱包,然后找到一个可以合作的人,贿赂他就行了。

一般越狱片,越狱行动往往是高潮部分。

《巴比龙》在第一幕就开始了越狱行动,放在70年代,这剧情节奏是很快的了。

当然他也不可能这么快越狱成功。

刚进监狱的时候伏笔其实就埋下了。

第一次越狱,罚独居房两年;

第二次,再罚五年。

第一次越狱,巴比不知道独居房是什么概念,算是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。

第二次越狱,在独居房差点就饿成精神病的巴比,仍然“不知悔改”,那就体现出他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了。

整部电影他是讲述他屡败屡战的不屈意志,不成功越狱,誓不罢休。

别人是用技术在越狱;

他是用生命在越狱。

很多评论说这部电影是关于自由的。

巴比活生生就是“不自由,宁勿死”的典型体现。

但如果仅仅是这样,《巴比龙》的经典程度恐怕要大打折扣。因为类似主题的电影实在是太多了。

或许是看多了自由相关的电影,不由自主地也联想到了自由。

只是点睛之笔的一句台词是,“你犯了作为人类最可怕的罪,我指控你,浪费生命!”

这是在巴比梦里出现的场景。意味着这是他对自己的一种谴责。

既然主题是自由,那剧本为什么不直接写,犯了不自由的罪?

估计是因为,最核心的还不是自由。

而是生命。

剧本专门设置了德加这么一个男二号,仅仅是为了给巴比的越狱提供帮助?

到最后两个人都两鬓斑白的时候,原因就比较明显了。

德加接受了自己的命运。

相比巴比的越狱想法,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种的菜。

巴比仍然不屈服。

哪怕他已经白发苍苍,看上去已经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。

认命不好吗?

认命就可以舒舒服服,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种种菜,养养猪,还可以看看书,喝喝红酒。

德加是巴比的一个反面。大多数人都会像德加一样,愿望没办法实现,就不去做了。认命做一个平庸的人,每天有吃的有喝的,不也是一种幸福吗?

为什么要认命?

明明你还有一条命可以用。

如果不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,朝着自己设立的方向前进,无异于是在虚度生命。

浪费生命,就是在犯罪。

犯了罪,就要坐牢。

得不到想要的生活,不就是另一种牢笼。

与其说巴比在追求自由,不如说他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。

他是不认命的代表。

他纵身一跃,用行动证明,只要还活着,就没有任何借口认命。

也难怪有人会觉得《巴比龙》《肖申克的救赎》更伟大。

究竟哪一部才是史上最佳越狱电影,见仁见智。

可以肯定的一点是,论真实感,真实程度,《巴比龙》要更胜一筹。

 6 ) 偏执,或者什么也不是

如果把越狱换成追求爱情,那么这部电影就成了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;换成捕鱼,那就成了《老人与海》。《死囚越狱》和《大逃亡》面对的是法西斯,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面对的是不公正的审判(典狱长的罪恶与其相比毛都不是),《越狱》我是不屑于提的,唯二和《巴比龙》有可比性的是《洞》和《铁窗喋血》。《洞》和偏执无关,暂不提它。《铁窗喋血》和《巴比龙》有诸多相似性,但是监狱的设定太过突出,如凶狠的狱卒、友好的狱友等,而在《巴比龙》中这些都不是重点。所以与之相比,《巴比龙》更像是一种概念,具有普适性。

越狱意味着反抗,上面列举的电影中,主人公的反抗是合理且正当的,因为他们是无辜的,而这部电影我们甚至不知道巴比龙是否无辜,而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,他至少不是个人们常说的那种好人。与所承受的惩罚相比,西西弗斯所犯下的罪行简直微不足道。

 短评

《死囚越狱》是为了自己活命,迈克越狱是为了救兄长,安迪逃离肖申克是对制度的抗争。巴比龙呢?他是个自由偏执狂,天生的逃跑家,等不得刑满,容不得苟且,就像白愁飞,想飞之心,永远不死。

4分钟前
  • 狄飞惊
  • 推荐

又一部男人应该看看的越狱题材的电影,比《肖申克的救赎》挖的还深一些。海上漂流,麻风岛的段落有奥德赛一样的史诗气质。中间野人岛里稍有点没看明白,不知道是不是看了删节版。

7分钟前
  • 袁牧
  • 推荐

影片呈现渴望自由,人类天性。战俘亦或囚徒,皆然。希尔的十多次逃跑均失败告终,但从未放弃。最后竟然要带250人一起脱狱,实在是登天之举......

9分钟前
  • 老羊
  • 力荐

甚至可以说好过《肖申克的救赎》

12分钟前
  • 咚咚嘎咚
  • 力荐

人说剧情拖沓也好,人说后一个小时剧情莫名其妙也好,就凭Jerry Goldsmith的配乐,和最后场景的完美配合,就凭两位男主的演技,就凭着自由在这部片中的响亮便值五星。《肖申克的救赎》的先驱者。

14分钟前
  • 月球漫舞者
  • 力荐

9.0/10 分。初看,蓝光。看了2017年翻拍版后再看的原版。非常不错的电影,有些镜头非常有特色。演员还不错,新版的演员更加出众。达斯汀·霍夫曼1937年的人,在1973年就显得那么苍老了。。。新版讲述得更加清晰,前因后果、各种小细节都考虑到了,这一点比原版更好些。不过原版毕竟是快半个世纪前的了,建议两部都看看。。。原版的一些隐喻比较好。。。

16分钟前
  • Lonely
  • 力荐

欲望被克制的时候,才能显出品格的高低。

17分钟前
  • 珍妮的肖像🦄
  • 力荐

沉闷冗长,盛名难负。看来越狱作品也难免肖申克一人得道全都跟着升了天……乏力的根源之一是两位男主人公的关系叙述潦草:巴比龙需要德加的钱,可钱藏在哪里?“身上还是身内”(伊伯特戏言),从未提及;德加需要巴比龙的保护?可在他逃狱期间,德加自己貌似混得也挺滋润。情节发展有时浪漫有时愚笨,各个桥段的品质参差不齐。

19分钟前
  • 赱馬觀♣
  • 还行

喜欢越狱片的人,一定是向往自由的人,从另一角度说,也应是懂得品味孤独的人。此片最吸引我的地方,便是主人公被单独禁闭时那种坚实的孤独感——没得选择的时候,是心的状态最纯粹的时候。

20分钟前
  • 金刚大笑
  • 力荐

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。若为自由故,二者皆可抛。

22分钟前
  • 安东
  • 力荐

传奇电影,音乐和情节紧张性稍差了一些,但总体挺吸引人。不该笼统地分类为越狱片,此片不涉及高水准越狱等等,重点在于强调和渲染人类对自由的渴望,这是伟大的精神,任何恶意打压自由和信仰的组织、团体,将不会长存。

23分钟前
  • DrBlackWatson
  • 推荐

特别愚蠢的节奏设计,结尾是自己打自己耳光

28分钟前
  • LOOK
  • 较差

这部和大逃亡里Steve McQueen都是那种“输得一败涂地也还是神气得不得了”的样子,越来越理解为什么很多年纪大的人觉得现在男演员不够帅了。(但是还是更喜欢大逃亡,群戏太太太赞了

32分钟前
  • 猫咪建筑师
  • 力荐

8.0/10。抓鳄鱼。捉蝴蝶。躲追捕。关禁闭。吃虫子。闯森林。猎海岛。再被抓,见老友,跳海涯...150分钟的逃狱毫不冗长,重点依靠的是扣人心弦的剧情、信息巨大的摄影(颠倒镜头视觉冲击挺大)、演员魄力的表演以及感人肺腑的配乐。奥斯卡获奖导演斯凡那《巴顿将军 》之后唯一杰作。PS:土著情节梢刻意

35分钟前
  • 火娃
  • 推荐

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多的观众拿这片和肖申克比,后者要比也是和布列松的《最后逃生》比,至少两者讲的都是象征化的“墙外即自由”式监狱。本片则主要描述的是广义的监狱,即这个吃人的世界。电影前半部几乎是完美的,但后半段被土著麻风病人所救,最后被修女出卖的情节说教味太浓,缺少悲剧应有的说服力。

40分钟前
  • godannar
  • 推荐

#一直说要看一直没有看系列#与其把[巴比龙]归类为越狱片,不如只把它看作一部很单纯的人生剧情片。没有精密的谋划,只有尝试、失败、受刑、尝试、失败……不停的循环。Papillon就是男主胸前的蝴蝶,挣扎着扑棱向自由,哪怕粉身碎骨,仿佛是要逃出人生这座大监狱一样;哪怕已经成了两个在海岛上相依作伴的老头子,Papillon还是毅然决然地抱着椰子袋跳入激流。人生最重的罪是虚度人生。戴瓶子底眼镜的Dustin Hoffman好可爱!

41分钟前
  • touya
  • 力荐

你没有杀人 但是你犯了最重的罪——虚度人生 你是否认罪?

45分钟前
  • v蜂蜜
  • 力荐

《巴顿将军》富兰克林·沙夫纳执导,史蒂夫·麦奎因和达斯汀·霍夫曼主演的越狱片。对逃狱准备没有下多少笔墨,技术和细节上不如《死囚越狱》、《洞》和《大逃亡》,结构也并不紧凑。"蝴蝶"诠释了用生命去越狱,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。蛇头-麻风病人-土著-修女一段极为精彩。"我指控你虚度人生"(8.3/10)

49分钟前
  • 冰红深蓝
  • 推荐

【B+】一部完全不紧张刺激的越狱电影,缓慢的叙事节奏,壮阔的自然景观与渺小个体形成的强烈对比,细腻的环境音与悠长的配乐,戏剧化的低调硬光,这一切都让全片被一种与世隔绝的空间感和孤独感所覆盖。回味无穷,后劲十足。

50分钟前
  • 掉线
  • 力荐

同样是越狱,这部似乎小众,然评价超过肖申克,1:要健康,要勤于锻炼身体,这样才能在被冤枉时活下去.2:要珍惜自由。3、过关游戏,总是遇到恶人,然后再是好人,再来恶人,再来好人。4、土著们怎么一夜消失了,这不是最终追求吗2021年6月二刷

54分钟前
  • 陶子冬
  • 力荐

返回首页返回顶部
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